文学 Xiao xiang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学 > 作家

夜饮白沙水,半盏长沙魂

作者:刘雄 发布时间:2025-09-13 19:23:17 原出处:魅力潇湘网 阅读:
魅力潇湘网

  听老师说:长沙城的烟火里,藏着一口穿越千年的古井——白沙井。都说“水为茶之母”。

  晚上,我们在老师的的指引下,游完太平老街和天心阁,专程赴一场与白沙古井水的约会,只为尝一口这浸润了星城岁月的甘醇。

  穿过绿树掩映的白沙古井公园,远远便听见潺潺水声,夹杂着人们打水碰出的笑语。

  走近一看,四口方井依序排开,井口用青石板铺就,边缘上隐现着深浅不一的凹槽,那是时光留下的掌纹。

  最外侧的井中,清水汩汩涌出,澄澈如镜。

  几位年青人正提着塑料桶排队,动作娴熟地弯腰打水,溅起的水珠落在石板上,

  瞬间晕开细小的湿痕。我轻轻舀起一勺井水,初触指尖,便觉一股沁人的清凉从指尖蔓延至全身,驱散了晨夏的微热。

  凑近鼻尖轻嗅,没有丝毫杂味,只隐约透着一股泥土与草木的清新。

  仰头喝上一口,井水入口绵软,不似自来水那般生硬,也没有矿泉水的刻意甘甜,而是一种纯粹的“淡”——淡得干净,淡得清冽,顺着喉咙滑下,喉间竟留下一丝回甘,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清爽起来。

  自唐宋得名以来,白沙井便以“清、甘、活”著称,历代文人墨客皆为它留下笔墨——杜甫曾在此“夜醉长沙酒,晓行湘水春”,想必杯中茶便是用这白沙水冲泡;毛泽东在《七律·答友人》中写下“洞庭波涌连天雪,长岛人歌动地诗”,或许也曾饮过这口来自故土的清泉。

  它不仅是一口水井,更是老长沙生活的缩影:清晨的提水声、街坊邻里的寒暄、孩童在井边嬉戏的笑声,都随着这股清泉,流淌在城市的记忆里。

  临走时,我也装了一瓶白沙水带回家。一勺白沙水,尝的是清甜,品的却是半座长沙城的烟火与深情。

  它静静流淌千年,不疾不徐,就像长沙人骨子里的从容与醇厚,滋养着一方水土,也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。

作者简介

  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等。

魅力潇湘网
责任编辑:卿跃飞
上一篇:拜谒第一师范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