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 Xiao xiang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文学 > 作家

重访岳麓书院

作者:刘雄 发布时间:2025-09-08 19:49:54 原出处:魅力潇湘网 阅读:
魅力潇湘网

  三十多年前,我们在湖南师大求学时,经常爬岳麓山。

  此后,也多次登岳麓山。每一次攀爬,都要经过岳麓书院,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。

  这次,我们参加县政协组织的履职能力培训,现场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走访岳麓书院。一走进书院,那方飞檐翘角的院落牵住了心神。

  还是记忆里的朱漆大门,门额上“岳麓书院”四字鎏金依旧,只是当年匆匆掠过的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楹联,此刻再读,竟觉字里行间都浸着沉甸甸的分量。

  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,阳光将庭院里的古柏衬得愈发苍翠。

  记得初访时只顾着追着导游听典故,如今倒愿意慢下来,看阳光穿过枝叶,在“忠孝廉节”的碑刻上投下细碎的光影。

  碑上字迹经百年风雨已有些斑驳,指尖抚过冰凉的石面,仿佛能触到历代学子摩挲诵读的温度。

  讲堂里的木椅依旧排列整齐,当年坐过的位置上,此刻正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低头轻语。

  忽然想起第一次来,曾在此假装端坐,想象自己是千年之前执卷苦读的书生。

  而今日再坐,目光落在屋梁上“学达性天”的匾额上,才懂这不止是一座院落,更是无数人精神上的归处。

  转过御书楼,后院的池水愈发清澈,倒映着岸边的银杏与碑亭。

  多年前在这里拍过照片,彼时银杏尚是新绿。

  如今树影婆娑,已有了几分秋意。

  管理员说,这池叫“饮马池”,相传朱熹讲学时常在此驻足。风过水面,涟漪轻起,恍惚间竟似听见了古时的书声与马蹄声交织在一起。

  离院前,特意去看了那棵千年银杏。

  树干比记忆中更显粗壮,枝桠向天空舒展,像一双托举着文脉的手。山风掠过,叶声簌簌,像是书院在轻声诉说。

  原来重访不是为了寻找旧影,而是在熟悉的景致里,读懂那些初见时未曾领会的厚重——这里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在时光里静默生长,把千年的书香,酿成了岁月最温柔的底色。

  我们悄悄地从书院走去来,生怕惊动了正在默默思索的人群。书院的飞檐在山林间若隐若现。

  这一次,没有匆匆告别,只在心里轻轻道了声:我还会再来。因为有些地方,每一次重逢,都是更深的遇见。

作者简介

  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等。

魅力潇湘网
责任编辑:卿跃飞
上一篇:粽香里的端午
下一篇:返回列表